合肥学院2023年度
--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公告--
简介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50ce6e48909fc4c51891d5af06b05a6e.jpg)
合肥学院坐落于“大湖名城、创新高地”著称的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前身是成立于1980年的合肥联合大学。创办之初,即实行本科招生。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合肥联合大学与合肥教育学院、合肥师范学校合并组建合肥学院。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德国下萨克森州政府签署“按照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办学模式,共建一所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协议,合肥联合大学成为德方在中国重点援建的两所示范性应用科学大学之一。2015年,李克强总理和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视察学校,宣布在合肥学院设立“中德教育合作示范基地及基金”。2014年、2018年学校两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获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连续七年荣登安徽省专利百强榜。学校现有本科专业76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5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国家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9个;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高峰培育学科建设点2个。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一届安徽省文明校园”“首批安徽省绿色学校”“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623e18fe09c6afc0a62ea8a2e0654604.jpg)
成绩展示
学校是国内最早进行应用型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校。2016年,学校与德国埃姆登/里尔应用科学大学、德国大陆集团合作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大陆班”,首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将我校经验总结为“安徽现象、合肥模式”,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学校深入开展专业、就业、产业“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双元制”教育模式的本土化实施路径,与大众集团、大陆集团等单位开展合作,实施校企“大陆班”“大众班”“轨道班”“精工班”等“双元制”合作项目,《中国教育报》头版作专题报道。学校《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被评审为A等级。2021年,学校中德“双元制”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项目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试点示范项目立项。2022年,学校首批大众先导中心毕业生全部在大众优质就业,首届大众学院三个专业顺利开班,实现了在家门口培养“种子工程师”的目标。近5年,学校获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7项、重大成就奖1项。“三业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省委深改委重点培育改革案例(第一批),在全省示范推广。
学校是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中位居第三名。近五年,学生参加“互联网+”等各类竞赛获国家级A类奖项106项、国际奖项34项。学校是全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就业率始终位居全省高校前列,被誉为“合肥市工程师摇篮”。毕业生近70%在安徽、50%在合肥就业,为地方发展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学校作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突出激励高校,位列十所高校之首。
学校坚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不断提高科研创新应用服务水平。学校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先后申报获批国内首个经济工程专业以及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新工科专业,调整专业11个。大力推进大众学院、轨道交通、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等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四链”协同融合。在应用研究领域精耕细作,共同组建巢湖研究院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服务巢湖治理等区域需求,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6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定点帮扶工作连续6年获“好”等次。
近五年,学校科研与服务地方经费连创新高,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117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46项,获授权专利1032项,连续8年进入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2022年1—10月,输出技术合同交易额位列在皖高校第9位、合同数位列第10位。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52dd193820e153c692b125897fbb80ee.jpg)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e1d979526ba4ce7f4324b77833a9d370.jpg)
引进人才类型及待遇
(一)招聘对象和条件
1.第1类人才
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海外著名学术机构的外籍院士及相当层次人才。
2.第2类人才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教育部奖励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及相当层次人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前7名)、二等奖(前5名)获得者,国家技术发明、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名)获得者,在海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担任教授职务或相当职位的专家学者等。
3.第3类人才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及相当层次人才,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得者(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或以上相当层次专家,近5年省部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发明、科技进步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一等奖前2名、二等奖第1名)或以上相当层次专家。
4.第4类人才
具有博士学位的正高级职称者,年龄不超过50周岁,满足下列两项条件之一:
(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研发平台)负责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近5年的学术业绩满足下列条件两项及以上:
①主持二类及以上科研项目1项,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②自然科学类: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5篇及以上,其中二区及以上论文3篇及以上(分区以中科院大类学科分区为准,下同);或以第一作者在一区发表SCI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人文社科类:以第一作者在CSSCI核心库来源学术期刊(以下简称CSSCI期刊)发表论文5篇及以上;或者以第一作者发表SSCI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③自然科学类: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获得者;或者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人文社科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重要奖项获得者;或者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类奖励一等奖前5名、二等奖前3名,三等奖第1名。
④主持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并由国家部委正式发布;或者主持制定省级行业标准制定3项及以上;或者进行决策咨询、公共服务等获得省部级领导批示,政策意见和建议被省部级以上采纳。
⑤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及以上,并实现20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效益。
⑥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排名第一)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排名前三)。
5.第5类人才
需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取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招聘学院(博士研究生)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10)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284b9df6fde373687bfe31797bef3451.jpg)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12人)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6726c58c3c3a975332f86c14f04d45d1.jpg)
城市建设与交通学院(5)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10eae9ecbd3c4b9342cb65c64e7b81a2.jpg)
外国语学院(2)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11578245d8ee6a0cb857f650a98b50cd.jpg)
教育学院(4)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ccd3c75f35b2e2fa9da992dc0ed818d0.jpg)
经济与管理学院(11)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e50bb9806472bcd5cdba1e53de5cce14.jpg)
设计学院(2)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1810d8e813ca365bbdd94fc864371f25.jpg)
经济与管理学院(11)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e50bb9806472bcd5cdba1e53de5cce14.jpg)
生物食品与环境学院(5)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88900da230a596c7e3a8c2ea8078f7ac.jpg)
公共体育与艺术教学部(2)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bf48bf0dd2d086ae550716442dd20ea9.jpg)
马克思主义学院(6)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255cde8a95953f2b582fb324617156d9.jpg)
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6)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6a77e2125321e2c57d2837722d06b248.jpg)
语言文化与传媒学院(6)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0ae724e5fa0808d07721e104acedadd9.jpg)
旅游与会展学院(3)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4e5261b2bfdad549e2fde575b67244c6.jpg)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10)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284b9df6fde373687bfe31797bef3451.jpg)
![](https://img.jrzp.com/images_server/LocalUser/news/pic/65_6acaf83a04321d15677c3983eccbf16a.jpg)